全國統一學習專線 8:30-21:00
來源: 上海燎原雙語學校 編輯:佚名
盡管復課讓家長對孩子的態度越發矛盾,但能夠確認的是,在孩子們剛剛經歷了(還沒完……)一場席卷全球的災難后,在此時此刻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遠比關注成績和學生是不是遲到更為重要。上海燎原雙語學校整理了一些小貼士,希望能幫助大家一起面對困難,在困擾中發掘資源,在危機中獲得成長。
上海燎原雙語學校
家長篇
雖然,被折磨了四個月的家長們都盼望著復課快點到來,趕緊把神獸丟給老師,但最近頻頻發生的悲劇給我們警醒:復課不是讓孩子回歸校園、交給老師這么簡單的事。在身體做好復課準備前,我們得先讓孩子的心理做好準備。
所以,復課前家長的提前干預很重要。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
**步:作為家長,管理好自己的壓力,不要讓它們“傳染”給孩子。
一位初三家長,之前一直讓孩子保持朝九晚五的學習作息,本來一切挺正常的。學校通知復課后她又開心又慌張,總擔心自己的孩子落后,所以打破了兩個多月的作息,讓孩子熬夜強化課業,還美其名曰“幫娃提前適應畢業班的節奏”。孩子生物鐘突然被打亂、作息混亂、免疫力下降,又恰逢開春時節,消停了兩年的哮喘一下子發作了。
面對復課,家長一定要避免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思維。滑坡謬誤指使用連串的因果推論,夸大了每個環節的因果強度,最終得到不合理的結論。
典型的例子就是:
你如果現在不好好學習就考不上好中學,上不了好中學就讀不了好大學,沒有好大學就找不到好**,找不到好**就過不上好日子,然后你的人生就完蛋了……
滑坡謬誤思維**的問題在于讓人們忽略了事實不一定照著線性推論發生,中間任何一環都存在其他可能性的情況,容易引起家長恐慌。 家長必須避免把未來最壞的情況編成一個故事,然后對那個最壞的情況做出反應,好像現在就發生了一樣。
第二步:接納孩子的情緒,不與之對抗。
我們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但對孩子的情緒和壓力要全權接受。因為在停學的這幾個月里,孩子失去的不僅僅是上課學習的機會,而是整個學生時代缺失了三四個月。網課也許能填補成績,但彌補不了幾個月學生生涯的斷檔。 回憶一下當初自己作為學生時,留在記憶里的不只是考試,還有和要好的小伙伴互講秘密、偷偷關注著喜歡的人、令人興奮的運動會、在背后吐槽老師……這些都是孩子們真真切切失去的。
我們應該允許孩子有情緒,承認和理解他們的壓力,給他們空間,讓他們分享自己的感受,家長不加評判地傾聽也許對他們就是最有效的幫助之一,就是與孩子共情。
如果你不是擅長共情的家長,這里有一些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助你:
· 告訴孩子你在他的身邊,非常愿意隨時聽他講任何事情。
· 告訴孩子你看到的情況——比如看出孩子壓力大、表現異常——問問孩子:“有什么事我可以做嗎? ”
· 要有接受的態度。當孩子向訴說時,可能會產生很多復雜的情緒,悲傷的、難過的、憤怒的……接受他所表達的所有情緒。
· 在孩子傾訴完畢后,詢問孩子是否要你的建議?或者想聽聽你的想法?如果孩子拒絕,不要強行說教。
· 如果你想不出什么建議,也要誠實地告訴孩子“我暫時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我會認真思考一下你的問題然后作答,但無論如何你要知道我愛你/支持你/理解你的感受。”
· 接受孩子的沉默。如果孩子什么都不愿說,但明顯又有情緒,請接受他的沉默。也許什么都不說、不問,靜靜地坐著陪伴、在孩子哭泣的時候牽著他的手,在場、陪伴就好。有時候,做一個安靜見證者往往是你能做的最有支持性的事情。
我們總說,對孩子要溫柔以待,什么叫溫柔?主持人魯瑾寫過一句話:“溫柔就是降維交流,蹲下來,肯定她的痛苦是可以理解的,然后再討論怎么去克服。”我認為這是關于溫柔比較好的答案。
第三步:用對溝通方式。
斯坦福大學醫學博士、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副**、斯坦福早期生活壓力和兒童焦慮項目主任Victor G. Carrion給父母的建議是:
疫情期間,無論是討論疫情、陳述變故,比較好用明確、直接、簡潔的方式和孩子溝通,并隨時邀請孩子們提出問題。
● 孩子們想知道自己是否是安全的、有保障的?
● 父母和學校是否有能力提供這些安全和保障?
● 做出復課這個決定背后的道理是什么?
● 將會采取哪些措施?為什么這么做?
● 作為學生要如何配合學校?……
無論是學校提出的復課要求、還是家長希望孩子做到的事項,都一項項和他們進行清晰地溝通、說明,這樣孩子才不會驚慌失措。 進入青少年期的孩子有三個基本心理需求:
自主性——確保他們有一定自由度;
能力——不要把他們當做小孩子來對待、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關聯性——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家庭有“我們可以一起”這種歸屬感。
如果其中任何一項受挫,孩子的壓力都會激增,而直截了當的溝通方式就是為了確保這三個基本心理需求得到滿足。
第四步:教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
這次疫情讓我們產生了很多無力感,比如突如其來的變故、被限制的自由;但同時,也讓我們明白當你對大環境力不從心時,把精力放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是面對生活比較好的方法。
在復課這件事上,我們幫孩子可控的事情其實有挺多。比如復課前,認真問問孩子返校前有什么擔心的事情,那些與學習有關和無關的事情都可以拿出來說,家長和孩子一起討論、解決,幫孩子做好復課前的心理建設。 復課后,發現孩子成績下滑、難以回歸到疫情前的學習狀態,可能是很多家長的痛點。
美國心理學博士Carl Pickhardt在Surviving (Your Child's) Adolescence一書中對中學生遭遇變故后成績突然下滑給出的解決建議是:家長既不要反應過激,也不能不聞不問。
反應過激的表現有兩種,或質問,或訴諸獎賞/懲罰來鼓勵/威脅孩子。前者會把成績問題變成家長與青少年的情感交鋒,而后一種做法則會引起青春期的孩子對父母“控制”理想資源感到反感。
不聞不問也不行。除非孩子有極強的自我糾正能力,否則抱有這種想法只會讓孩子“適應”失敗,把失敗當做無所謂。
最妥帖的做法是:先弄清楚影響孩子這次成績下滑的真正原因——考題偏難、假期在家沒認真學、許久不考試生疏了、或者孩子有別的原因導致成績滑坡;確定原因和孩子一起想解決方案(比較好能以孩子自己提出的解決辦法為主):給一段時間恢復、課外補習、或者只是偶爾一次發揮失誤孩子覺得問題不大?
第五步:別忘了和老師“通氣”。
如果你在提前干預中發現孩子確實有狀況且是你暫時無法解決的,比如孩子極其排斥開學,甚至發展到連續好幾個晚上做噩夢被嚇醒;還有些孩子課業特別擔心,壓力大到情緒明顯低落。不妨和老師主動溝通這些狀況,請他們費心多留意一下孩子在校的狀態。
上海燎原雙語學校報名、校園參觀及了解招生動態,請: ,或通過下方報名通道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