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學習專線 8:30-21:00
來源: 上海燎原雙語學校 編輯:佚名
4月1日是愚人節,準備出國留學的同學們一定要知道國外節日,但同時,上海燎原國際高中小編想提醒大家:要做一個誠信的人,在愚人節里不要開不可挽回的話玩笑。
愚人節的由來
愚人節(April Fool's Day、April Fool's Day或All Fools' Day)也稱萬愚節、幽默節,是西方社會民間傳統節日,在歐美一些國家,這一天,人們以多種方式開周圍的人的玩笑,上當者當被告知是愚人節時,才恍然大悟,所以這一天總是能夠引出許多笑話,不過某些玩笑也會因開得過大而引起人們的恐慌,或改變形勢衍生成為(網絡)謠言。但是,玩笑最晚只能開到中午12點,這是約定俗成的嚴格規矩。
而在我們東方傳統文化里,就算是開玩笑,過失也極大,圣賢經典說:“乃至戲笑尚不應妄語。”所以在這個特別的節日,我們不說“愚人”,講講“誠信”。
“誠信”和“誠信教育”
誠信并不是某個國家所提倡的,它是人類共同追求的一種美德,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對全體國民特別是青年一代進行誠信教育。誠信教育對孩子的人生一種道德的投資,也是社會的一種無形資產,它影響著一個人的方方面面。
在學校,誠信就是真實的自己,一次考試,我們的誠信就我們真實的自己;在家里誠信就是和睦的家庭護理;一件小事,因為誠信,我們彼此原諒;在社會,因為誠信我們贏的了我們自己的人生。
在燎原,誠信教育貫穿于我們的“生命教育”、“幸福教育”和“品格塑造”,強調賢善人格、人文素養、思想智慧和國際視野的培養,做真正中西融合的教育。
“誠信教育”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
誠實是做人的重要根基
在教育孩子們過程中,我們需要引導孩子們在任何場合中說話,一定要誠實講信用,這是最重要的人格基礎。一個人要想得到信任,首先就要誠實,否則會給別人帶來不好的印象,從此在社會中難有立身之地。《弟子規》中說道: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這種誠信精神在當今物質飛速發展時代,是非常需要。
“信”字,在字形結構上是“人”從“言”,即主要指語言的誠實性,言由心出,表里一致,真實的語言才有意義,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實”,講信用是做人的重要根基,也是贏得別人信任的基礎,一個不誠實,不講信用的人,會讓別人形成非常不好的看法,哪怕只有一次說謊或者說了不做,知道的人就再也不敢信任他了。其實語言是與人溝通的橋梁,所講出來的話,要以誠信為**,假如講的話都欺詐不實,那做的事就更不用說了。
教育子女時家長要以身作則
我們經常說:“這個人不可靠,因為他說話虛假,不實在。”可見,語言是評價人品的重要因素,而不少圣賢書中強調語言貴在真誠重要意義。在古代,大德先賢對言語都非常重視,凡事不會輕易開口,一旦已承諾下來,則會“言出必行,行之必果”,不會半途而廢。
孔子在《論語》中云:“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意即古人不輕易把話說出口,因為他們以說出來卻做不到為可恥。所以,我們平時說話要再三觀察,看看有沒有夸大的成分。
古圣賢孟子說:“車無轅而不行,人無信則不立。”馬車前面若無駕牲畜的兩根直木,則無法行馳,人如果沒有信用,就不會有立足容身之地。孔子也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一個人不講信用怎么能行呢?古人對“信”字非常重視,只要說了就不容易改變。誠如圣賢經典中所言:“直士自己所述語,雖無大義亦不舍,若具大義或發誓,永不違越何須說。”正直、有智慧的人,凡是自己所承諾的,就算沒有大意義,只是一件區區小事,也不會出爾反爾,那么具有重大意義的承諾,或在嚴厲對境前所發的誓言,更是縱遇生命危險也不會違越。
因此,我們無論承諾什么,大事也好、小事也好,盡量都不要改變。無論是古今中外,誠信都是一種社會大力推薦的美德。
我們從自己做起,身教大于言教,引導孩子們,為孩子種一個正知正念的種子,說真實語,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相信這樣的孩子無論去到哪個位置都是讓人敬佩、尊重的。
上海燎原雙語學校報名、校園參觀及了解招生動態,請: ,或通過下方報名通道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