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學習專線 8:30-21:00
來源: 上海燎原雙語學校 編輯:佚名
上海燎原國際高中聚焦教育:做真正的教育
一、國際教育須做真正的教育
職場上能不能撕贏靠的是情商而不近年來,國內留學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各種形式的國際課程也在各種學校如雨后春筍般紛紛開辦。這些課程依托權威的國際教育機構,不僅對中國學生出國留學起到了積極作用,而且也引發了我國教育界的一大批思想開放、思維敏銳的教育者開始了冷靜的思索和潛心的實踐。
中西教育在碰撞中激蕩,對于我們深刻領悟東西教育優勢,甄選引進優質國際資源,科學實現我國教育國際化和國際教育本土化,為中國教育提供在課程設置、學習內容、教學方法、學習策略、評估手段等方面融合中西優勢的新型改革模式,踐行中國教育國際化方向,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然而,國內很多學校,在引進國際教育項目的時候,更多集中在國際考試項目,或者直接將國際課程疊加在中國課程之上,或者照搬國際課程。在國際課程和中國課程的整合與銜接,在中西方教學和評估方法上借鑒和融合等方面,尚缺少深入實質的研究和實踐。對國際教育的理解還存在著不少誤區。
“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教育還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不適應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當前,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要結合制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努力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沖破傳統觀念和體制的束縛,在辦學體制、教學內容、教育方法、評價方式等多方面進行大膽探索和改革。
——溫家寶”
1、誤區一:把國際考試等同于國際教育
國際考試組織CIE、ETS、College board等只是提供考試服務的一些機構。從這些權威教育考試機構中引進的也是一項考試,而不是完整的教育。
我國的應試教育讓人不得不重視種種考試。周考、月考、期中、期末,還有高考、中考和小學升初中考試。為了這些考試,學生埋頭苦學,廢寢忘食;老師絞盡腦汁,不遺余力;家長任勞任怨,不計得失??荚噷τ诤芏嗳藖碚f,是一種煎熬,令人揪心。而引入國際考試后,學校的**重心還是考試,學生們承受的仍然是巨大的心理壓力;為了成績,教師教學方法仍然陳舊化、傳統化;國際教育仍然是偏重智育,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
2、誤區二:認為全盤引進就是先進的教育,國際教育缺乏本土化元素
原版教材、外教授課”,這些幾乎是所有開辦國際課程學校的宣傳用詞?!罢瞻嵛鞣健睅缀醭闪怂腥藙傞_始向西方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通病。離開中國教育精髓的教育是沒有經過本土化過程的教育,結果只會是“水土不服”。
很多學校強調“全盤西化”是為了讓學生從語言、文化和知識上更加適應海外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此話固然有理,但因此就丟掉了中國教育的精髓卻是得不償失的;因此就忽略了中國老師、中國學生的優勢也是不理智的;因此就拒絕母語在知識和文化習得中的正遷移作用也是不科學的。中國教育注重基礎和規范,學生基本功扎實,如果為了西化而丟掉了這些,我們的國際教育不但不會培養出“學貫中西”的“世界公民”,反而會制造“不中不洋”的“假洋鬼子”。只有具備中國靈魂、世界眼光的人才,才會在未來國際化競爭環境中游刃有余。
3、誤區三:對西方優質教育的理解不充分,國際化程度不高
很多學校意識到,國際教育不可全盤西化。于是開始注意繼承和發揚中國教育的精髓。然而,在這個階段,更多的學校則突出“中國學生在數理化方面的優勢”。的確,在我國的中小學階段,數理化,甚至是其他學科難度都遠遠深于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課程。筆者曾有幸參與一所國際教育學校的課程整合**,粗略研究了西方中學學科的部分教材,發現西方教材總體特點是難度偏低而范圍較廣。難道是西方的學生智力有問題,學不了太難的東西?深入研究西方的教材,我們不難發現,其實西方教材很注意生活,語言形象易懂,內容實用有趣,訓練注意高層思維。這其實是中西教育理念的不同。
再看耶魯制定的對本科生的培養理念:“如果學生在大學從耶魯畢業后,在某一領域投入極深,而忽視更廣泛的做有思辨能力的公民的機會,那將是耶魯的失敗”。“時代在前進, 教育也應與時俱進。在日本、韓國和中國變為世界工廠前,幾乎所有的美國州立大學和工程學院都側重于技能型的工程系科。但經濟發展促成了教育的全面轉型,目前美國服務業占GDP的85%以上,美國教育體系已經轉為側重通識教育,培養通才”(陳志武)
美國的教育是讓人**思辨,培養頭腦,避免被愚弄。思辨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聽到任何話都自然去懷疑、審視,然后去尋找證據證明這個話邏輯上、事實上或數據上是否站得住腳。這種習慣看起來簡單,但卻是培養自主思考非常重要的開端。同時,還能夠把思想表達得很清楚,給人以足夠的說服力。這才是我們需要特別學習的。
目前,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產業結構升級、創新型國家建立等多方面愿望和渴求迫切時,實現這種教育轉型尤其重要。
所以,我國諸多開設國際課程的學校還需要進一步學習西方教育的理念,而不要僅僅停留在課程表面。
二、國內國際教育須做真正的教育
國家給了開辦國際課程的學校很多靈活政策,使得學??梢愿鶕约旱睦砟顚嵤┙逃驼n程計劃。但每個孩子成長經歷只有一次,做為教育者,我們要不可毀滅人,力保不誤人,爭取塑造人。踏踏實實把真正的教育帶給孩子們。
教育要促進人的發展。受教育者不僅要習得豐富的知識,更要培養高尚的氣質、全面的品格、強健的體魄、成熟的思想、智慧的思維和內化的能力。
具體說來:豐富的知識就是指中外語言文學與文化、邏輯思維與數學、科學與技術、人文與社會、藝體與音律的知識要平衡發展。
1、高尚的氣質 校園文化熏陶
學校要利用各自的校園文化,對孩子進行熏陶。還要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孩子心理受到激蕩和感染,更要指導孩子讀好書,感悟人生至理。
2、全面的品格 德育培養
改變傳統的、說教式的德育方式和德育內容,用項目、活動、課堂活動、體驗等形式,分階段落實與孩子未來成功息息相關的德育內容。使“堅韌”、“毅力”、“耐心”、“領導力”、“信任”、“誠實”、“責任”、“有序”、“尊重”、 “服從”、“真誠”、“守時”、“節約”、“自律”、“樂觀”、“獨立”、“靈活”、“大度”、“熱情”等概念深深扎根每個孩子心中。
3、強健的體魄 體育鍛煉
學校需要提供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體育鍛煉。更有責任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體育運動技能,引領學生感悟體育精神。需要提醒的是,體育活動的安排不可拘泥于形式,更不能把教育者的意愿強壓給孩子。比如早操和課間操,一定要做嗎?孩子們真的喜歡嗎?真的有用嗎?這些都值得質疑。
4、成熟的思想 好的思想可以改變世界
一個好的思想可以改變世界。學校需要引領學生突破傳統,挑戰權威。養成博覽群書、敏學好問的好習慣,并逐步形成自己成熟的思想,準備未來創造更高價值。促進人形成有創意、有價值的思想,其實是教育的核心任務。季琦從1995年到2004年,創下攜程、如家、漢庭等5家公司,平均每兩年一個,靠的是他獨到的思想,馬云通過“阿里巴巴”成為中國電子商務平臺的領頭羊,靠的也是他睿智的眼光和智慧的思想。
5、內化的能力 課堂學習需實際應用
學校的課堂學習需要實際應用,減少高分低能學生。很多學生取得高分的能力是應試能力,應試能力不等于實際本領。而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皓首窮經搞應試的人,肯定難以有更多的時間去接觸實際,難以有更多時間去探索,即使他們很聰明,也往往只能顧一頭。所以創造性特別強的人都討厭死板的考試,愛因斯坦就因為厭惡德國學校里的清規戒律和死記硬背地教學方法,在15歲那年輟學。而考試又是鞏固和強化的某些基礎知識和思維的方式,常常是創新的必要條件,我們不能想象沒有數學物理知識的愛因斯坦能提出相對論。學校的任務是興利除弊,盡可能減少考試的負面作用,增加其正面作用。努力使考試方式和題目靈活起來,增加考試的學習色彩和探索色彩,增加考試的思維含量,淡化和減少標準答案,減少機械復現的成分。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不要使考試占領學生的全部生活,要給孩子更多自由空間和時間去他干自己喜歡的、與考試無關的事情,這樣才有利于創造。
眾所周知,在知識經濟日益顯現的時代,國家綜合實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數量多、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富于創新能力的人才,誰就能把握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動權,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教育國際化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人才,這種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競爭。
我們的高中教育,囿于高考制度束縛,長期局限于單一的備考模式,不適應我國社會和經濟對多元化、創新型人才的需要。面對新的歷史時期,中國高中教育呼喚多樣化、特色化發展,而高中教育國際化,勢必在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中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
如何適應高中教育多樣化和國際化發展需要,加強依托國際和傳統教育優勢的校本課程建設,在單純高考體系下建立一個有區別的、可參照的、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中國高中教育的豐富和完善,也是中國教育發展關鍵期的有益探索和改革實踐。
上海燎原雙語學校報名、校園參觀及了解招生動態,請: ,或通過下方報名通道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