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常見問題
發布時間:2021-12-27 17:31:18 已幫助:39人 來源:成都晴天智慧
對于孤獨癥兒童的教育,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循環往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然要經歷一些認識上的誤區,現在我們列舉一下幾個誤區,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避免走彎路。
在列舉誤區之前呢,首先大家要對孤獨癥進行一個認識。
概述:孤獨癥屬于廣泛發育性疾病,是其中最常見、最有代表性的疾病,多起病于嬰幼兒時期,以社會交往障礙、語言交流障礙、刻板重復行為作為主要臨床表現,約70%的患兒同時伴有精神發育遲滯。
臨床癥狀:社會交往障礙、語言交流障礙、刻板重復行為
圖片
Q1
孤獨癥兒童的康復目的?
為孤獨癥及相關發育障礙兒童提供個別化與小組相結合的康復教育訓練,利用行為科學、教育科學的方法與原理,注入人本關懷發展理念,有計劃有目的地實施適應于個體身心發展的康復課程,努力促進其身心各項發展指征的提升,不斷提高其社會適應性基礎水平。
圖片
Q2
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的主要內容?
孤獨癥兒童的早期康復主要建立在評估的基礎上,圍繞兒童的能力與身心發展的范疇包括大肌肉、小肌肉、生活自理、認知能力、語言發展、社會與情緒等制定兒童針對性的康復訓練計劃,結合兒童具體發展情況進行重點和難點的分析,以促進兒童的均衡發展。
問
如何給孩子選擇一家合適的訓練機構?
?為孩子選擇一家合適的訓練機構很重要,一般建議在機構的口碑、人員穩定性、環境設施,以及離家距離等方面做考量。
?切忌為盲目長期等候一家機構,而耽誤了孩子的訓練時間。
問
兒童康復訓練前家長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情況,當下孩子是否有生理上的需求(如:吃喝拉撒),應讓這些情況先得到解決。
?如果孩子依然不配合的話,那么就要考慮一下你所選擇的訓練內容是否對孩子來說難度過高,以至于孩子感到挫敗而選擇逃避。
?在訓練時,應以從孩子的興趣點入手,選擇的內容需要符合孩子的能力水平。
問
兒童在機構康復訓練,家長應該如何配合?
?在機構康復中要信任康復老師,避免隨意干擾康復老師給兒童正在實施的教學計劃和干預措施,如有疑問多與康復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
?及時了解兒童每一個階段的康復目標和康復現狀很重要。
?生活中,跟隨康復老師的目標計劃同步配合并及時泛化所學的技能,盡量在自然情景下教給孩子生存所需的知識和經驗。
問
經常更換康復訓練機構對孩子是否有影響?
?家長因種種原因會選擇不斷給孩子更換康復訓練機構,目的是希望尋求到的訓練機會或者方式,然而在家長不斷尋覓的過程中消耗了家長的精力也影響了康復的延續性,而且孤獨癥兒童本身需要克服自身障礙,花費較長時間適應環境才能和康復老師建立親密關系以便取得康復的效果。
?因此在其成長的初期建議選擇適合兒童的相對穩定的康復環境。
問
多參加康復課程對孩子真的幫助大嗎?
?并不是說孩子的課程越多,康復效果就越顯著。
?康復效果需要結合孩子自身的能力和情況,以及康復的質量等多方面考慮。
?過多的課程不僅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學業壓力,還會讓孩子一直在不同的老師與課題中適應與調整,有可能會因內化不夠或適應性應激反應的情況而引發情緒問題,諸如:焦慮、退縮、情緒大爆發等等。
問
康復訓練中常見的錯誤認識有哪些?
在日常康復中,很多家長對康復有一些不科學的認識,如:
?糾結診斷、重醫輕教;
?不顧孩子的實際能力,盲目攀比;
?注重具體知識的學習掌握,而忽視能力的發展;
?訓練內容雜亂、訓練目標不清晰、對康復效果有不恰當的期望等。
問
如何把握孩子訓練的密度和強度?
?早期高強度高密度的介入對孤獨癥兒童的能力發展和后期影響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但是同時也要考慮其它因素,如孩子的能力和需要、家庭的時間和資源等具體狀況以及康復質量等。
?孤獨癥康復是個終生的過程,需要時間、信心、愛心與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