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專注力,讓學習更高效
那么,什么樣的學習方式,才是遵循大腦學習運行機制,大腦真正喜歡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首先,我們通過一個視頻來了解一下什么樣的方式才是有利于大腦去進行學習活動的。而且讓你想象不到的是,高效的學習方式比你想象中的要有意思得多。
不同時間段,大腦的效率不一樣。
當然,這也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在清晨的時候,思維敏捷,很有學習的激情。也有的人卻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思如泉涌。因此,這需要家長了解孩子一整天的精神狀態,從而幫助孩子合理安排復習時間,制定比較科學的復習計劃。
了解大腦的記憶機制
信息只有被記憶了,才會在人的大腦里被保存下來。同樣,對于學科知識來說,也是一樣的。
而人的記憶是一件復雜的事情。神經科學家的研究發現,記憶可分為三個部分,包括回憶過程、精確度以及生動性。而且,它們分別依賴于大腦中海馬體、角回和楔前葉的不同區域。
而瘋狂熬夜學習會讓大腦過度裝載信息,那會造成什么,會造成腦子記不過來,這是非常不利于記憶的。記不過來,記不住,那么學習沒有效果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1)減少干擾。當孩子在復習時,盡可能讓孩子遠離干擾源,比如孩子喜歡玩手機、玩電子游戲,那么,當他在復習時就跟孩子講好條件,把把手機等電子產品放到自己不容易拿到的地方,而且設置為靜音模式。
(2)允許孩子偶爾發呆。當孩子一個階段的學習完成后,允許孩子放空自己,讓孩子偶爾發發呆。心理專家表示,發呆是正常人的一種心理調節,偶爾發呆有利于健康。偶爾發呆是一種專注的無意識,對大腦來說是很好的休息。當人“發呆”時,大腦不再去接受、篩選、分析和處理信息,身心會呈現安定、愉快、心曠神怡的感覺。所以,這樣的“發呆”才有利于緩解壓力、促進大腦健康。
發呆有利于放空自己,但“走神兒、開小差”可不行。“走神兒”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
善于建立知識架構
運用畫框架與提取重點知識點的方法,將重要的知識點梳理出來,找到相互之間的關系和背后的邏輯。比如一些孩子會通過畫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幫自己整理歸納知識點。這就是搭建知識架構的一個過程。
知識架構一旦被搭建出來,知識之間的聯系就越來越緊密,便于理解和記憶。
重復測試,降低遺忘
通過反復的測試復習,可以極大地降低遺忘。華盛頓大學發布的一項研究,比較了重復測試和重復閱讀材料兩者的有效性。結果發現,重復測試比簡單的重復閱讀有效的多。
合理休息
研究證實,超過2小時學習效率就逐漸降低,超過4小時根本就沒有效果了。因此,合理的休息與高效率的學習同等重要。讓孩子學習之后休息放松一會,能有效提高記憶效果。
適當運動
運動會釋放一些改變情緒的重要荷爾蒙,包括多巴胺、血清素和腎上腺素。這些神經遞質能夠極大地增強提升腦力,提供更集中、更持久的注意力。
睡眠充足
研究發現,睡眠充足的人,學習的效果會更好。在睡眠過程中,人的大腦并沒有完全休息,許多記憶會在海馬區和大腦皮層之間傳輸。
海馬區中存儲著我們的短期記憶,也就是我們新接觸的信息,而大腦皮層則記錄著我們的長期記憶,也就是我們過去形成的、長期保留的知識體系。
通過充足的睡眠,大腦會將新學來的知識和舊有的知識進行關聯,將新學來的信息整合進已有的知識體系中。
以上就是【成都博沃思教育】小編努力整理出的內容,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哦。更多孩子注意力訓練資訊信息請定期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