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學習專線 8:30-21:00
來源: 上海常青藤學校 編輯:佚名
博物館是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是學生實踐學習的好地方。博物館的直觀性、專業性、生動性是教科書所無法呈現的,參觀博物館可以拓展學生知識廣度,延展視野高度,提高綜合能力。
大海美麗又神秘,是地球生命的搖籃,為進一步拓展同學們的航海知識面,提高對海洋的認識了解,加強理論與實踐的,12月14日上午,上海常青藤學校融合高中部全體師生到上海航海博物館進行參觀學習。通過博物館講解員的細致清晰地介紹,同學們學習了解了豐富的海洋相關知識。
傾聽歷史回聲
航海歷史館以時間為主線展示了中國航海技術的發明與演變過程,看到《大明混一圖》(國寶級珍貴歷史文物,繪制于1389年),同學們深深地被它的宏大尺寸和年代久遠所震撼。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壯舉,見證了中國當時航海事業的輝煌。
沙船是中國最古老的船型之一,又被稱為是上海的家鄉船,沙船起源于唐代崇明島,對上海港口城市的形成和發展在歷史上曾起過重要作用。上海市的市徽就是以沙船為基本圖案再加白玉蘭花而組成,表達了上海以沙船興市的特殊歷史涵義。
了解了中國航海技術的歷史演變,同學們又來到船舶館、海員館等場館一睹中國近代船舶業的發展。
近距離體驗
航海模擬器讓大家被動體驗船舶在行駛過程中的感覺,同學們還嘗試了主動操縱船舶,體驗做船長的感覺。在仿真潛水艇內,可以觀測潛望鏡,對焦模擬,測量距離,模擬戰斗情況。
展示船舶結構時,制作了1:6大型萬噸級貨輪高仿真剖面模型,船長約25米,高度貫穿兩層展示空間。同學們登上“巨輪”,仿佛穿越了時間和空間,感受到了歷史的風浪。
航海與港口館主要展示了海洋環境、從古至今*括地文航海、天文航海、無線電航海等各類保障船舶航行的儀器、儀表等技術資料。海事與海上安全館讓同學了解了海上救助、海上打撈以及反海盜專題內容。
軍艦愛好者為軍事航海館展示的各類軍艦模型深深著迷。
跨越山和海
“15-19世紀航海文物特展”,從科技、歷史、戰爭、貿易和藝術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通過航海所連接的世界,講述航海、貿易和戰爭相互交織的五百年航海歷史。
“泰興”號沉船出水文物特展,讓同學們了解了目前海洋考古中發現**的中國木帆船,也是打撈完整文物最多的沉船。
同學們在參觀博物館時獲得了直觀、真實的教育,激發了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了綜合素質和能力。
同學們的心聲
G10:劉同學
2021年12月14日,天好冷,但陽光很不錯,這次來到了遙遠的浦東南匯,參觀了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它可是一個國家級的航海博物館,是中央交通部和上海**合作共建的哦!不過也并不算很大!我們花了大概2小時左右的時間參觀完畢。交通還是比較方便的。
博物館的外形很漂亮!就好像一對交織在一起的天使翅膀!遠遠望去,那一對小翅膀(聽說是白風帆),還是挺壯觀的!
在**層閑逛,有很多區域,什么航海歷史館啦船員館啦,它所謂的分館之間其實并沒有什么大的間隔,并不像上海博物館那樣,不同分館完全就是徹底獨立的,一館一門,完全隔離,就好像是不同教室的趕腳但這個航海博物館根本不是這樣的,只是用墻之類的隔一下……我都不想稱它們為分館!應該叫區!!嗯嗯!船員區!航海歷史區! 贊!
船模還是很好看滴!做得很真!很有氣勢!整個展館到處都是船模船模船模.…
好了好了,尾聲了!有張中國海事的照片,看著它,你有沒有一種愛國情懷在胸中涌動的趕腳?不管你有沒有,我是有了!哈哈!對了,三樓其實就是一個閣樓一樣的地方,或者說陽臺?抬頭看,風景還是極好的!
G10:段同學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去游覽了上海航海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它的標志性建筑物,一座形似輪船帆的大樓。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輪船也占了很大一部分。輪船推進了我國的經濟、文化發展。比如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促進了當時的經濟交流和發展;鄭和下西洋讓當時的人們了解了其他國家的文化,有利于國與國之間文化的溝通。今天我們有幸看見了鄭和下西洋所用的船和清明上河圖中的船。
我了解了在船的發展史中,船的材質從羊皮、到木頭、鋼材,再到現在的高科技輪船,這無不體現出人民的智慧。船具有的不同類型,不同的船頭、船尾的作用不一樣,例如破冰型。我們還有幸體驗了輪船的焊接,我嘗試了好幾次都是不合格,這也讓我知道了在做輪船的過程中那些技術工匠們是多么的不易和細心。
我知道了上海市市徽的組成,它是由上海的市花,白玉蘭,沙船和螺旋槳組成的。用沙船和螺旋槳是為了紀念上海在改革開放的政策領導下由海上商業而日益發展起來。
此行真是收獲頗多,我們不僅了解到了輪船的發展史還收獲了歷史以及其他學科小百科。
通過此次活動,同學們拓展了航海知識面,提高了對海洋的認識了解,加強了理論與實踐的。博物館教育作為常青藤學校教育的有效輔助和延伸將會持續不斷助力學生的全面成長。
上海常青藤學校報名、校園參觀及了解招生動態,請: ,或通過下方報名通道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