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學習專線 8:30-21:00
來源: 深圳市博納學校 編輯:佚名
在2023年的錄取季,林尚樂同學是名副其實的“錄取王者”。他一舉收獲了全美TOP2的文理學院阿默斯特學院錄取,成為早申階段阿默斯特學院在中國大陸的唯一一封OFFER獲得者。
同時他還收獲了世界排名第四的牛津大學、世界排名第六的帝國理工學院錄取。將**夢校收入囊中,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并不是意外之喜,而是預料之中。他的班主任Sandy老師這樣形容他:“Louis是我從教多年來見過最優秀的學生之一,并且是那種接觸過就會覺得很稀有,需要倍加珍惜的學生。”
確實,每一個和林尚樂接觸的人,都會被他的優秀所吸引和感染。在學習中,他踏實、謙遜,不僅考取了托福117分,ACT35分的超高標化成績,同時還在創建社團、參加競賽之間游刃有余,在國際競賽中贏得數不清的榮譽。
在今年上半年,他更是和隊友一起打入美國公共政策論壇比賽(IPPF)全球32強,成為中國大陸兩所入圍學校團隊之一。學習之外,他對語言有著異于常人的天賦,尤其是在博納這種多語言融合的環境中,他在中文、英語、法語和西班牙之間切換自如,他滿足了所有關于國際學校學生對國際視野和全球勝任力的想象。
生活中的林尚樂,真誠,熱情,富有同理心,他總能從生活中發現那些被人忽視的角落,也因此,與他交往的人,都會被他落落大方的氣質所吸引,猶如春風拂面般溫暖。他是同學們眼中和心目中那個永遠的“神”。
在畢業季前夕,我們邀請了林尚樂和家長、同學們一起分享了他成長的心路歷程,在博納的求學之旅,以及他的大學申請之路。期望這些分享帶你走進林尚樂豐富多彩的世界。
大家好,我是林尚樂Louis,今天,我會從這四個方面做整體的介紹,首先會聊我從公立學校轉到博納的心路歷程。然后,簡單地聊一聊我過去英語學習的習慣,主要圍繞我在托福這樣的標化考試里面我的一些技巧或者習慣。再來就是我在過去的申請季中獲得的結果以及申請季中學校給我的幫助。
1.我是“土生土長”的博納人
我是九年級的時候加入博納的,也就是說我在博納已經呆了完整的美國高中的課程——就是從9年級到12年級四年的時間。所以也可以說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博納人,雖然說也有比我呆的更久的同學。
我過去申請季中拿到的offer,比如阿默斯特學院,是在美國麻省的一間私立文理學院。還有兩間英國的大學牛津大學和帝國理工學院,這兩間都是錄取到了生物系或者生物專業。我在過去申請季申請的大方向也是生物學或者神經科學。
我初中的時候就讀的是深圳市外國語學校,當時學的是西班牙語小語種項目,我在初二結束的那個暑假決定想要轉到國際學校,在那個暑假我做出決定來到博納,從那年開始了我四年的博納生活。
2.在博納,我獲得了更加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最初我轉學以及選擇博納,主要圍繞以下兩點訴求,首先我希望能夠有更豐富的課程選擇,因為像我來到博納之后,有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英語文學,這些科目是你在公立學校很難有機會去涉及到的一些領域,來到國際課程的體系內,才能在一個學期或者一年相對系統的去探索這些領域。比如說英語文學,我們學的作品的范圍也特別的廣,可以去探索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知識點或者領域,在國際學校能夠更好更深入地去探索。
第二點我是希望能夠發揮我在英語方面的優勢,我從小學開始英語就還算不錯,但進入深外小語種班的時候,每周可能只有三節英語課,大部分時間都是花在學西班牙語上,對于想學小語種的人來說,未必是壞事,但對于當時的我來說,我覺得放緩了我學習英語的腳步。我希望在那個時候能夠打好比較好的英語基礎,等到再晚一點去往小語種發展,這是我當時的一個考慮。
來到國際學校,在校內就有更多的機會來做英語學習,不需要在課外額外花時間輔導和自學,所以英語也是比較大的考量。我覺得博納**的特點,是它是一個小而精的學校,它規模小,這也是我選擇博納的原因,因為我在深外那段時間,其實沒有得到特別多來自老師的關注,一方面是我個性比較內向,另外的原因是課堂本身規模比較大,我們班當時快接近50個孩子,在那樣的班級里面,其實老師非常盡心盡力,也難以關注到每個學生。所以我希望來到比較小規模的學校和班級,在這樣的學習環境里面去發展。也因為在這樣的小規模的班級里學習,幾年后我也慢慢的變得更加自信和敢于表達了。有任何的問題和想法,都更加主動的說出來,然后跟別人去交流,這也是我覺得非常符合我當初訴求的地方。另外就是我希望有更加個性化的教學體驗,因為像在小規模的學校,老師能夠照顧到每一個人的特點。我其實從九年級開始,每一年都是跳級在上課,提前去學一些高年級的內容,像九年級提前學AP美國歷史,后面提前去學英語文學與寫作,提前去進行進修,如果是在比較大規模的學校,我可能沒有辦法做這些事情,以及在小規模的課堂里面,老師可以很靈活的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去調整課堂的節奏,比如說我的AP生物課堂,只有3個學生,那在這么小的課堂里面,我們有任何知識點聽不懂或需要加強,老師可以非常靈活的添加課時,額外做更深入和更難的課題,而不需要像在大班級里面照顧到所有人的教學進度。
3.在英語學習中,我只是把能力提升提前了
這里說說我跟英語學習相關的一個話題,在這里我分享一個這么多年以來,我學習英語的技巧和習慣。我知道很多人在備考托福或者SAT的時候,會花很多注意力在備考或者輔導班上。我**次考托福是9年級的時候,當時我花了大概兩周的時間準備,最后很多人都問我為什么能夠在這么短時間內考出這么高的分數,我認為我只是把英語學習,能力提升的部分提前了。
我會把在這種考試中拿到高分所需要的能力分成兩大類:一個是實際的英語能力,另外一部分是應試技巧。應試技巧并不是神奇的妙招,它和你的英語能力沒有特別直接的關系,這些考試技巧和你未來跟別人交流沒有太大的關系,它也會影響你的分數。我是從這兩個角度來看標化考試。
我認為不管是刷題也好,或者圍繞考試做的輔導也好,這些更多的是應試技巧,當然你對考試英語有幫助,但顯然不是最有效提升英語能力的方法。我覺得準備這些考試最關鍵的點,如果時間充裕的話,提前用非應試的手段提升英語能力,等到要考試的時候,再短期通過適當刷題來提升應試技巧,這樣就能在考試拿到高分。
如果想要提前做標化考試的備考,不需要圍繞在刷題或者輔導班上面,其實我覺得更輕松,更有效的方法,是通過非應試的手段,提升英語能力之后,在通過適量的刷題來補充應試技巧,這樣才是最有意思和輕松的方法。我小的時候,會聽CD入睡,每天晚上我都會聽英文故事,然后伴著故事的畫面去入睡,這是我持續了很多年的習慣,到了年齡比較大的時候,我會看些TED,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也盡量廣泛接觸不同領域的知識以及一些時事。然后再大一點,我就開始看美劇,比如那個《生活大爆炸》,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美劇,我也是持續好長一段時間都在看。這對我的英文能力,也是一個實質上的幫助。
我從小就養成了看英語書的習慣,我覺得我看的英語書比看的中文書還要多。最早也是從一本書可能只有幾個單詞的書開始,養成了習慣之后,慢慢變成了越來越厚的書,越來越難的書咋,再到后面就是小說,或者最經典的文學作品。養成了輸入和輸出的習慣之后,照著這樣的勢頭,進行長期的積累,長期下來把英語能力提升上去之后,再去做相應的考試練習。
4.這里有非常多小規模的班級和豐富的課程設置
回到博納的整個就讀體驗,首先博納確實是小規模的學校,提供非常多的小規模的班級 ,我進入十年級之后,我上的很多課都不到5個孩子,我上的AP生物課,一堂課只有3個孩子,我上的AP英語文學與寫作,一堂課只有2個孩子,我上的AP美國歷史是5個孩子,AP Seminar(AP研討會)一堂課上只有4個孩子。所以,如果你愿意和敢于挑戰自己,選擇比較難的課程,其實你能得到的教學資源是非常非常多的。這種小班級和老師有更多互動的機會,更多交流的機會,有更多提出問題,去質疑老師的機會。我覺得是我和最初轉入博納預想相符的一個地方。
再就是豐富而且個性化的課程設置,這里有列舉一些我來博納后上的AP課程,AP課程就是美國的大學先修課程,就是讓高中生在高中階段提前學習一些大學難度的課程。這對那些程度比較好的孩子,不僅能夠提升你在申請時的競爭力,而且也是你拓展知識面的很好的方法。比如AP研討會,這門課非常特別,它是陳博士,陳校長親自帶著學生來上的,我和其他三個同學,每周跟著他在他的辦公室上AP研討會這門課,陳博士非常厲害,知識面非常廣,所以上這堂課非常有意思。AP美國歷史是我10年級上的一門課,AP語言與寫作,AP生物學,AP化學等等有非常多的課程供大家選擇,有文有理,能夠滿足想要往不同方向發展的同學。
還有一點就是個性化的教學,我們有項目式學習PBL,我們項目式學習每周會做一個特定的無論是生物或者化學或者物理相關的實驗,是通過實驗來學習,而不是通過教科書,通過PPT來學習。我們之前學了怎么做心肺復蘇,怎么做人工呼吸,正確的流程是怎樣的,我們老師也考過急救的證書,能夠非常專業的來教我們知識。比如樓上的天臺,我們自己用磚塊、泥土搭了一片花壇,定期上去做維護,*括我們下周五要解剖青蛙,就是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活動,通過這些項目,通過這些實驗,來學習理論知識,而不是單純學生在下面聽,老師在上面講這種傳統的課堂形式來學習,這一點我是覺得在同類學校中很少有機會接觸到的,這也是我非常喜歡的。
5.多國混申,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再來聊聊本科申請,在剛剛過去不久的本科申請季,先來講講多國混申,多國混申顧名思義就是在同樣一個申請季中,選擇很多不同的學校來做申請,主流的國家和地區,比如英國、美國、中國香港、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等。最主流的兩個地方就是美國和英國。所謂的英美雙申,我在過去的申請季中,也是同時申請了英國、美國和香港,如果我的美國方向申請不理想的話,我也本身計劃去申請新加坡或者加拿大的學校。
多國混申的優點,首先能夠給你更多的保險,你如果在那個申請季剛好某一個特定的地區,競爭特別激烈,或者你的申請系統出現了問題,或者你對于自己的選校定位出現失誤,至少你還有很多其他的國家作為你的備選方案。再來就是多國混申能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幫你在申請季結束之后,拿到很多國家的offer,你可以靈活的根據你的學術要求、家庭經濟狀況等等,去做非常靈活的選擇,我需要去哪個國家,未來期望如何去發展。
6.美式課程和申請英國方向并不沖突
還有一點想和大家說,就是美式的課程AP課程和申請英國方向其實是不沖突的,雖然很多家長會覺得我的孩子上的是美式的AP課程,是否在申請英國時就會有申請上的劣勢呢?我今年的申請案例就是證明了,無論上的是什么樣的課程,無論是AP課程,還是英國的A-level課程,只要你能把課程里面的資源全部都利用好,你是完全可以拿到像英國**的大學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的offer。
我也沒有為英國的申請,做過多的其他的準備,我沒有特別去學英國的東西,完全是按照學校的美式課程(AP課程)來學,11年級的時候,我修了5門AP,就是單純的通過AP。其實英國的申請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準備,但最終的結果也是很理想的。這里想表達的是雖然想學的是美式的課程,但其實和你最終想要申請英國,無論是多**的大學,其實是沒有太多的沖突的。
再來就是申請季當中,學校給我的支持,申請季一旦開始之后,就是一段非常忙碌的時間,一個一個的截止日期要去趕,非常多的文書量,最開始是做文書的準備,后來是面試的準備,如果有多國混申的話,還要注意不同國家的申請要求。根據不同國家的申請窗口,如果不同還需要做不同的準備。一旦進入申請季,確實是非常辛苦。我還是挺享受的。在申請季中,我們學校校內也有很多資源提供給大家,像從最初的選校名單確定,我在剛剛進入申請季之前,就和陳博士、升學指導老師還有我的家人在陳博士辦公室里面,聊了我們可能的選擇,我們看了不同學校和我的匹配程度,評估我自己需要做哪些決定。所以,從申請季開始之前,學校就已經提供很多幫助了,進到申請季之后,像大家知道,美國進入申請季之后,就有1-2篇甚至更多的附屬文書要寫,然后再美國的主文書,英國的個人陳述,很多東西要寫,在那段時間里面,我們的升學指導老師甚至會舍棄午休的時間,來幫我做文書的修改,幫我整理文書思路,這些點是我非常感激的,而且也是最終讓我能夠拿到這么好的結果很重要的因素。
再來就是面試上的準備,我過去的申請季中,做了三次面試,牛津兩次,阿默斯特一次,面試之前,陳博士幫我們找了像牛津大學面試的資源,幫助我去做好面試上的準備。再到最后的推薦信,因為我個人申請的時候,申請了20多所學校,*括申請季之前,我申請很多夏校的時候,也需要用到推薦信。我要經常麻煩我的AP生物老師,每次去找她都非常樂意幫助我,從這些來看,學校能夠為我們的申請季的大家提供非常多的幫助。這也是我最終能夠取得這樣的結果很重要的一點(原因)。以上是我個人分享的所有內容,非常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