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學習專線 8:30-21:00
來源: 上海常青藤學校 編輯:佚名
2024DSE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首屆文憑試4月16日開考,首份公民科試卷也新鮮出爐,全卷3條必答題分別涉及教育、人工智能安全,以及教育局推行國民教育,*括要求考生說明中國在經濟、文化及科技發展如何展現國家綜合國力提升。本屆DSE,通識科考試被公民科取代,改為只設“資料回應題”一卷,全卷必答,考試時間為2小時,占該科成績較高概率。
那么,此次公社科到底考了哪些內容,容易考高分嗎?下面就請看我們的上海常青藤學校融合課程部總監黃老師帶來的詳細點評吧!
評核大綱u200d
考試內容u200d
首屆公民科試卷,全卷42分、設3問,各題分別占14分、15分及13分,共涉及13條分題,當中*括5條選擇題,各占1分。
第1題 涉及中國教育
參考教育部統計義務教育及高等教育在學人數資料報章報道等,要求考生根據資料“就義務教育及高等教育的發展,分別描述1個特征”;
要求考生參考資料及就其所知,解釋“為什么教育對提升中國綜合國力是重要的”;
另一分題指,除教育外,以下三個范疇*括經濟、科技及文化也能展現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要求考生選擇兩個范疇說明中國在該兩個范疇的發展能如何展現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
第2題 涉及人工智能安全
提供“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網站資料、新聞及網上文章,題目要求考生在“人工智能安全”以外,指出國家安全另外兩個重點領域;要求考生參考資料,討論教育上應用智能聊天機器人正、負面影響各1個;
另要求考生參考資料及就其所知,解釋“生活在現今社會,人們應具備信息素養”的看法,此分題占8分,為全卷最高分的題目。
第3題 涉及國民教育
其中一題要求考生參考教育局于2021年發出有關國家安全教育的通函,以其中兩項活動為例,解釋“國民教育活動可如何增加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另參考2021及2023年新聞公報,解釋“參與前往內地的游學團有助加強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的看法。
5條選擇題:
其中一條要求考生根據資料A,即描述中國教育意義的報道中,選擇哪項陳述是正確。
第二條問及“數據化”、“信息化”、“智能化”三項中,哪些是信息科技發展的特征。
第三、四題要求考生從各三項陳述中,選取哪些與《國歌條例》及《基本法》相符。
而最后一條MC則問及佛山、泉州、肇慶哪個/些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u200d
2020年底高中通識科改革,第二年9月即在中四級起逐步推出經“優化”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新科維持必修必考,但評級簡化為“達標”與“不達標”。課程內容也大幅修訂,由以前通識科6大單元,改為公民科3大主題,*括“‘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及“互聯相依的當化世界”。
常青藤老師點評
上海常青藤學校融合課程部總監黃老師,文科組郭老師以其中一題舉例點評如下:
01.提問:
1. 根據資料B,就義務教育及高等教育的發展,分別描述一個特征。
2.參考資料及就其所知,解釋“為什么教育對提升中國綜合國力是重要的”;
3.除教育外,以下三個范疇*括經濟、科技及文化也能展現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請選擇兩個范疇說明中國在該兩個范疇的發展能如何展現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
02.題目分析
本題考察的知識點分別是:中國的教育事業發展及綜合國力。
考察的題型分別是:
1.數據分析 2.關注題 3. 影響題(正面)u200d
一般在回答數據分析題時,我們要求學生通常分三步走:
一是拆解題目,即粗略看一下問題關鍵字、圖表名稱、其他資料,來變比題目所涉及到的主題、課題和知識點,并留意題目的提問方式是①趨勢,還是②模式。
二是就不同的問法來確定答題方向和常用詞匯的使用;
三是組織答案,即寫出主題句、引用和整合數據、解釋現象。
下面以**問為例來分析一下答題技巧。
很顯然,**問的重點是回答義務教育與高等教育的模式。在答題中我們要注意觀察數據體現出來的以下幾點特征:趨勢變化、比例、關系、比較。題目顯示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有兩項內容,分別是學校數目和在校生人數。那我們在答題中就要體現出這兩方面的特征分別是(主題句):
1.義務教育的學校數目下降,但學生人數多,加上一直輕微上升;
2.高等教育的學校數目及在校學生人數都在增長,而且增幅較高。后面整合答案時除了主題句,還需要對數據做具體分析和解釋其現象,如:高等教育院校數目2018-2020年只是小幅上升有2663到2783所,但是2021年突然大幅上升,由2738所到3012所,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增加了274所。對其想象的解釋可以用到資料所提到的知識點:科教興國戰略、提升綜合國力、對人才的需求等,還可以加入一些社會原因如:因為**壓力(或者疫情影響),人才也需要轉型;研究生、博士生擴招等。以上三方面做到語句通順連貫,言之有理基本就可以拿到95%的分數。
總體來說**題考察內容跟我們的生活緊密,學生在日常接觸到的相關內容也比較多,個人認為難點在于對語言的組織和論述上。
考生感受與反饋u200d
考生感受:試題比通識科容易,中國元素大為增加
有考生稱,試題非主要考背誦能力,而是根據試卷資料作答,形容“好似中文閱讀理解”。公民科程度較易,只要有常識便能作答,主要須緊扣愛國主義和一國兩制、基本法等內容去回答,故完成試卷后還剩下15分鐘。
不過涉及基本法的題目較難應答,因需要背誦相關知識才能作答。試卷最后一題要求考生解釋參與往內地的游學團如何加強學生的國民身分認同,該同學利用了他先前參加了我校去年夏季的滬港游學團的經驗幫助了答題。
有港籍同學認為,公民科試卷相比之前通識教育科差距頗大,例如討論空間縮窄了一些,程度亦容易許多,相信有九成以上的考生都會取得合格。
她又表示,試卷偏向與中國有關內容,例如三條資料題,兩條都是與中國有關,而程度與通識科相若。她亦稱選擇題較少,對于有背誦知識的考生而言是“送分題”,甚至部分資料中亦有提示答案。
合格率分析u200d
公民科只會分為「達標」及「不達標」,可以當為合格考。如果沿用以往通識科的合格線(Level 2),根據港媒和不少公民科老師推算大概是90%左右同**合格。而且公民科比通識科多于短問答及選擇題,題型的難度要低于以往通識科,所以不用太擔心不合格。中英數及公民科四門主修都考完。接下來馬上開始考選修科!各位要努力準備!
希望同學們再接再厲,以比較好的狀態考出佳績,金榜題名考上心中的夢校!u200d
以上資料來源香港考評局、參考學生反饋u200du200d、上海常青藤學校老師點評u200du200d
上海常青藤學校報名、校園參觀及了解招生動態,請: ,或通過下方報名通道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