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綜合實踐指南
一、安全相伴健康成長
假期固然美妙,但安全更重要,請同學們樹立“安全”的意識,注意個人交通安全、飲食安全、人身財物安全,注意防火防盜,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強化自然災害避險意識。不得擅自燃放煙花爆竹;正確使用電、氣;注意室內通風,防止煤氣中毒。未經監護人同意不得私自組織或參加集體活動(尤其是外出旅游)、不得擅自在他人家中留宿或留宿他人;參加冬令營、研學旅行等社會實踐活動,事先應知悉組織者、內容、線路、安全保障措施等。不進網吧、游戲廳、迪吧等營業性娛樂場所;不染發、燙發(男生不留長發);不參加迷信或邪教活動;注意網絡安全,防范電信、網絡詐騙;依法上網,文明上網,不在網絡上發布或傳播消極低俗言論,不散播未經證實的信息,言論不得危害國家安全。
二、強健體魄身心合一
(一)鍛煉身體錘煉意志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擁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才能承載生命之重托,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脊梁”。而運動正是塑造自身體魄和意志品質的重要途徑。同學們要利用好假期的時間,堅持鍛煉,強健體魄,錘煉意志。
1.合理安排作息,每天8小時睡眠,早睡早起。
2.不論球類、自行車或是游泳等,選擇一項或幾項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堅持每天運動一小時!
3.每天堅持做好眼保健操,養成科學用眼的好習慣。在讀寫時應保持正確的姿勢,不在走路、臥床、晃動的車廂內、光線較弱或陽光直射等情況下看書、寫字、使用電子產品。使用電子學習產品30-40分鐘后,應休息遠眺10分鐘。
(二)注重情緒管理完善自我認知
情緒是影響同學們日常學習與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學業壓力,人際關系以及同學們在自我認知等方面的困惑,我們都會時不時面對情緒上的困擾。因此,同學們自我心理調節,掌握自我情緒管理的方法,完善自我認知,有助于同學們的健康成長。
1.調解情緒的方法
(1)宣泄。當遇到各種矛盾沖突,引起不良情緒時,同學們應盡早進行調整或適度宣泄,使壓抑的心境得到緩解和改善。可以通過哭泣、擊打非破壞性物件(如枕頭、沙袋等)等,有效釋放情緒、減輕心理壓力;也可向可依賴的人傾訴、與朋友討論等。
(2)轉移。當產生不良情緒時,可以嘗試聽音樂、參加體育運動、娛樂活動、走進大自然等,把注意力從消極情緒轉移到積極情緒上。
(3)自我暗示。自我暗示可以是大聲的說出來、在紙上寫下來,或者是以歌唱和吟誦的方式。
(4)自我接納。在這個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挫折感常常來自于對自己和他人的高期待或高要求,因此,自我接納才是情緒得到合理調整的核心。承認自己的不完美,面對自己暫時存在的缺陷,給自己樹立合理的目標,給自己足夠多的時間,在必要的時候尋求父母、親友、老師乃至專業心理老師的幫助。
2.完善自我認知,思考人生規劃
自我反思是不斷成長的基石。同學們可以利用假期時間,總結這一學期的學習與生活,重新審視和了解自己,發現自己進步之處,分析有待提升的地方,進而更加理性地思考自己的人生規劃。
三、品讀經典寧靜致遠
成都七中學生假期閱讀推薦書目
國學經典:《論語》
古代詩詞:《宋詞選》、《唐詩三百首》
古代散文:《唐宋八大家文選》
古代戲曲:《牡丹亭》(湯顯祖)
古代筆記小說:《世說新語》(劉義慶)
古代歷史:《史記》(司馬遷)
當代散文:《我與地壇》(史鐵生)
美學著作:《談美書簡》(朱光潛)
文藝理論:《人間詞話》(王國維)
現代小說:《吶喊》(魯迅)、《圍城》(錢鐘書)、《外國經典中短篇小說選》(莫泊桑、契訶夫、歐·亨利、馬克·吐溫、茨威格等作家的經典中短篇小說)
當代小說:《平凡的世界》(路遙)、《紅高粱家族》(莫言)、《活著》(余華)
當代詩歌:《現當代詩歌選讀》(戴望舒、徐志摩、聞一多、余光中、流沙河、北島、顧城、海子、食指、舒婷、席慕蓉等)
外國經典小說:《復活》(列夫·托爾斯泰)、《變形記》(卡夫卡)、《百年孤獨》(馬爾克斯)、《老人與海》(海明威)、《飄》(瑪格麗特·米切爾)、《麥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巴黎圣母院》(雨果)、《紅與黑》(司湯達)、《簡·愛》(夏洛蒂·勃朗特)
當代流行小說:《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射雕英雄傳》(金庸)、《哈利·波特》(J.K.羅琳)
推薦紀錄片:《中國力量》《創新中國》《超級工程》《如果國寶會說話》《大國崛起》《人間世》《川味》《公司的力量》《與全世界做生意》《園林》《客從何處來》《三十二》《美麗中國》《生命》《人類星球》《航拍中國》《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冰凍星球》《藝術的力量》《旅行到宇宙邊緣》
四、勞心勞力動手動情
說:“生活靠勞動創造,人生也靠勞動創造”。每一位七中學子都應弘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寒假恰逢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同學們不妨在父母的指導下積極參與家庭勞動,在勞動中提升個人生活技能,在勞動中體會父母養育之恩,在勞動中學習體驗優秀傳統文化和民俗。下面給同學們一些具體的建議,請同學們選擇2-3項完成。
(一)初級版:
任務1:和父母一起收拾房間,打掃衛生,貼春聯、福字、年畫等,讓門戶煥發新顏以迎接新年;
任務2:曬一張創意春節全家福;
(二)進階版:
任務1:幫助家人采買年貨,盡量做到豐儉合理;
任務2:搜索攻略或請教父母,做湯圓,包餃子;
(三)高級版:
任務1:嘗試寫春聯、剪窗花等,體驗民族傳統文化;
任務2:同父母一起策劃一場家庭“春晚”;
五、心懷家國勇擔使命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多次談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風”,強調“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七中人應從身邊做起,從“家”出發,踐行感恩,傳承家風,筑牢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在實踐活動中砥礪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負,秉著“天下興亡,我的責任”的愛國精神,用實際行動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發揚光大,以持之以恒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努力成為“中國的脊梁”。學校特為同學們提供了一些寒假社會實踐內容的建議。
1.敬老孝親感悟成長
(1)“知家史傳家風”
中國人有很長的民族發展史和家族演化史,但今天,我們的“家族文化”觀念卻似乎有些淡薄了。春節期間,通過采訪家中3-5位長輩,了解自己家族的歷史。其中不乏跌宕起伏的過程,也不乏激勵人心的正能量故事,用影音、短視頻、文字等方式記錄下來。
(2)“飲流懷源,感激師恩”
感恩不一定驚天動地,但一定是真心流露。假期抽出時間,給自己的(高中、初中、小學)老師制作一張新年賀卡或打一通電話,用最真摯的言語表達你對他們的感激之情,并致以新春佳節的問候與祝福。
(3)“傾訴一刻鐘”
溝通,從傾訴開始,從傾聽開始。近期,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宣部、教育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了“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提出了“傾聽一刻鐘”的概念。假期里,同學們應少埋頭手機,多與父母交流,多溝通、多理解、多把目光投向現實世界與身邊愛你的人,讓這個寒假成為你和父母“傾訴一刻鐘,傾聽一刻鐘”的溫馨時光。
2.“我的大運我的城”
“熱愛這片天空,更愛這天空下的這片熱土”。隨著2021年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主辦權花落成都,成都已正式進入“大運時間”。每兩年舉辦一屆的大運會素有“小奧運會”之稱,是規模僅次于奧運會的世界大型綜合性運動會。此前舉辦城市包括東京、羅馬、莫斯科等國際大都市,中國內陸城市中僅北京(2001年)和深圳(2011年)曾舉辦過。一座城市能獲得大運會的舉辦權,是其綜合實力與影響力的直接體現。成都市教育局為此發起組織“我的大運我的城”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同學們可圍繞“1.大運會是什么?2.大運會對城市發展的作用?3.成都為辦好大運會做了哪些積極準備?4.我能為大運會做什么?”這樣一些問題查閱資料和實地調研,并形成調研報告,開學后利用課前十分鐘進行班級交流。同學們還可以積極參與社會志愿服務,為成都的城市建設貢獻自己小小的一份力量。
3.培育人文情懷提升審美能力
(1)參觀走訪博物館
成都歷史底蘊深厚,自古文博昌盛,有著“江山之雄,文物之盛”美譽。目前,在成都市范圍內博物館、紀念館已達150多家,非國有博物館數量位居全國城市。攤開成都博物館地圖,一個個寶庫浮現眼前:四川省博物館、成都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建川博物館、成都川菜博物館、成都皮影藝術博物館……每一個都有著鮮明特色,博物館已然成為成都“國際范兒”強有力的文化支撐。希望同學們在寒假期間,走進各種類別的博物館,近距離欣賞精彩的文物,感受天府文化的深厚底蘊,提升自身人文素養。
(2)讓藝術走進生活
“人生,除了眼前的紙和筆,還有詩和遠方”。寒假期間國內外歌劇、交響樂、舞蹈、戲劇、戲曲等領域的知名藝術家,將走進成都各大音樂廳、劇院,同學們可與父母或同學一同前往觀看,現場感受藝術的高雅魅力,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與情趣,感悟人生的美好。
4.了解社會躬身實踐
寒假期間,同學們還可以走進社區、街道、社會不同單位或部門積極開展“感恩、奉獻、進步”實踐活動,到福利院、敬老院及空巢老人家中開展“敬老愛老、扶貧幫困”,為社會弱勢群體送去新春祝福,等志愿服務活動。
同學們,希望大家在寒假期間選擇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參與健康向上的娛樂活動,在認真完成假期作業的同時,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安全環保意識,抵制社會不良誘惑,全面提升綜合素質。我們堅信,你一定會收獲一個平安、充實、快樂而有意義的假期。
新學期,期待遇見更美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