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別人愛聽,能夠影響他人的話?
發布時間:2021-06-23 15:52:53 已幫助:210人 來源:重慶智易達金口財培訓學校
在卡耐基《人性的弱點》這本書中,作者談論到人性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們真正關心的只有自己,這一點永遠不會變,無論今天還是明天,無論現在還是未來。
所以,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就要注意一個原則:只有你關注別人的興趣點,你才能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傳遞出去,影響他人。
與人說話,猶如對癥下藥,只有你說到對方的關注點和心坎上,對方才會與你有更深和進一步的了解。
所謂影響,一定是建立在了解的基礎上。
這一點,我們中國歷史上就有很多例子:
有人對劉邦說:陳平雖然長相英俊,可是肚里沒料,他私生活不好,同時,還喜愛金銀錢財。
劉邦聽聞后,心里不快,然后就找介紹陳平的魏無知,看他如何解釋。魏無知就很會揣摩劉邦的心思,他知道劉邦想要成就大業,所以最缺的就是人才。
于是,他對劉邦說道:“我向你推薦的,是他的才能;您現在問我的,卻是他的品德。假如一個人,有尾生、孝己那樣的美德,但是對如今戰場的勝負,毫無助益,陛下能用他嗎?楚漢相爭,臣舉薦奇謀之士,只看他的計謀是否對國家有利。至于他和他嫂嫂有什么關系,以及是收了誰的錢,有什么好操心的呢?”
魏無知一上來,就向劉邦強調了陳平的“才能”,而忽略了“德行”,這是因為魏無知深知劉邦對于人才的需求較為強烈。
“說服別人的首要途徑,是引發對方的強烈欲求。”
生活中,我們偶爾會遇見這樣的情況:
朋友A說,我最近喜歡吃素食。
朋友B馬上接著說“吃素食如何不好,可能會影響健康。”
先不討論A和B,哪一個觀點正確。單就A和B的關系來說,當B說A不對的時候,他們的關系已經疏離了。
沒有人喜歡被否定。
正確的做法是,B可以先聽一下A的看法,然后在A的觀點之上,提出有益于對方的建議。
“想要影響他人,唯一的方法是以對方的需求為出發點。”
卡耐基在書中舉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
他說夏天里,他經常去釣魚。他本人喜歡吃草莓和奶油,不過他釣魚的時候,魚類對這些人間美味一點兒都不感興趣,魚類只喜歡吃蟲子。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釣到魚,就不能只考慮自己愛吃什么,而要考慮魚的口味和需求。
卡耐基說釣魚如此,而“釣”人當然是一樣的道理。
天底下唯一能影響他人的方法,就是找出對方需要什么。
所以,當你身邊有個朋友喜歡吃素食,你可千萬不要說什么“吃素食缺乏營養或者不健康”的話,即使出于好意,可對方已經把你的好意連同你這個人一起都拒之門外了,又何談影響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