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學習專線 8:30-21:00
來源: 耀華國際教育學校北京校區 編輯:佚名
自從有了孩子,擇校就成了每個媽媽To-do List上較重要的事,因此我經常去 國際學校 實際探訪。這次,在朋友的推薦下,我有機會去了常在媽媽群聽說的耀華國際教育學校(以下簡稱“耀華”)走了一圈。
比起耀華,很多家長可能更熟悉耀中(北京耀中 國際學校 ),它起源于中國香港,是一所具有80多年歷史的老牌國際學校,在國內只收外國籍的學生。
隨著中國籍家長的呼聲越來越高,2016年耀中把耀華帶到了北京,以招收中國籍學生為主,地址在亦莊涼水河二街。
進入耀華園區,空氣很舒適,校園采用北高南低的“院”式設計,教學樓里寬敞明亮,在空間的劃分上,和我之前去過的許多國際學校都不太一樣。
一開始我有點疑惑,為什么小學生會在“走廊”里上小提琴課?還有外籍老師帶著一組學生在“教室外面”學習?
了解后才知道,原來這是采用了世界校園設計的理念“開放式教學”——教學空間靈活多變,墻也是可以移動的,方便老師們根據教學的內容,隨時組合成一個多功能的學習區。
現在,我較關心的問題來了:耀華適合我的孩子嗎?孩子在這里能學到什么?抱著這樣的疑問,我正式開始了探校之旅。
1孩子主動愛上學習
比什么都重要
來耀華之前,我早有聽聞PBL(Project-based Learning)項目式學習,今天正好趕上了4年級的Cathy老師在帶孩子門上一節主題為“天然氣的形成”的課。
課堂氛圍很活躍,孩子們在積極地與老師互動,一中兩外籍老師不時穿梭在教室,解答孩子們的問題,學生們在專注地學習,有的在紙上寫寫畫畫,有用iPad查資料的,也有三三兩兩一起討論的。
課后,Cathy老師向我介紹:“近幾年,項目式學習在美國、歐洲和國內的國際學校都很火。
和以往的教學方式不同,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調動不同學科的知識和研究方法,更能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需要他們經常與老師和同學進行思維碰撞,打開思路。”
對于國際學校,我還關心的是孩子的語言問題——“孩子的英語能跟得上嗎?”
Cathy老師表示:“我們會根據孩子的語言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英文有困難的孩子,會先在中國老師的輔導下,補充詞匯量和基礎知識,孩子徹底理解后,再對他們進行中英文式的雙語教學。”
這種學習模式,孩子自己的體驗如何?趁課間休息,我問一個小女孩:“你能適應這種學習方式嗎?”
她開心地對我說:“非常喜歡,來耀華之后,我不想再回到以前的學習方式了。在這里,老師會引導我們怎么去做,而不是直接告訴我們怎么去做。”
她舉了個例子,“在之前的學校,老師直接讓我們背公式,而耀華老師會告訴我們這個公式是怎么來的,理解了之后,印象更深,學得更透徹,自信心也變強了。”
經過一番了解,我對這種教育方式的好感度增加了不少。我把孩子送到國際學校的初衷,就是希望孩子能快樂地學習,當孩子有了主動性,學習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2“定制”每個孩子的學習方案
好幾個教室觀摩下來,我發現,孩子們是分成了小組,跟著不同的老師在學習,這點我不常在其他的國際學校見到。帶著好奇,我踏進了Barney老師的課堂。
Barney老師正在上的是5年級的英語課,孩子們被分成了3組,有3-5個孩子一組的,也有7-8個孩子一組的。
一位金色頭發的外籍老師和一組學生正圍著桌子積極地討論;Barney老師與另一位中國老師帶領另外兩個小組;教室中間的可移動墻被打開了,空間顯得很寬敞;
有兩個女孩在做一個全英文演講,主題是“If the Rainforest Disappears”,配合著PPT上的畫面,一人一句流利地演講著。
趁Barney老師休息的時間,我們聊起了分組的話題。
他告訴我:“這種教學方式叫學習社區,按照孩子的興趣愛好、語言能力和知識的掌握程度等因素來分小組,探討同一個話題,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一說分組,我不免擔心孩子會不會被分到一個稍弱的小組呢?于是向Barney老師提出了我的困惑。
他解釋道:“組與組之間的差別是相對的,小組的劃分取決于不同的任務,小組成員也不是固定的,我們會根據孩子的學習狀態來調整分組情況。
無論孩子之前理解的程度如何,老師都會很耐心給他講,帶著他做,慢慢能力就會提高。”
Barney老師還跟我聊了聊孩子們的變化:“以前,學生更多關注的是自己,分組學習的方式開展后,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有了進步,他會知道怎么調整自己去適應集體生活。”
說到這里,我的疑慮又來了,分組意味著孩子必須和其他同學多溝通,如果我的孩子屬于比較害羞、不擅長社交的類型呢?
老師坦言,自己班上就有一個這樣的孩子:“剛來的時候,他很沉默,幾乎很少說話。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現在的他越來越健談了,后來我們發現這個孩子其實挺愛說話的。”
孩子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這樣的孩子,老師會更加關注他,多引導、鼓勵他,帶他融入集體,還會安排一些比較活躍的小伙伴,帶他一起玩、一起學習,慢慢他就放開自己了。
對于特別害羞的小朋友,我們也會從兩人小組開始,讓他們慢慢適應分組學習的形式,之后再逐步增加小組成員的人數,這樣一來他們在大組學習也不會感到壓力。”老師說。
3以孩子為中心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
路過科學教室時,我被里面的教具吸引了——一些經常在實驗室里看到的器具,也出現在了課堂。下課后,我和Simon和Jesscia老師聊了聊。
Jessica老師向我介紹了耀華的一節數學課是怎樣進行的,聽她講完,我也漲了不少知識:
“我們會事先了解學生的語言、知識積累等情況,把他們分成3個小組。上課時,老師把會把3份難易程度不同的材料給到相應的小組,老師會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和思考;
等學生們得出結論后,再重新分組,這時會把所有用到的方法、結論都展示給大家。在新的小組中,學生們再繼續討論第四種方法,第四種方法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既有了通過自己總結得出的知識,又有一個關聯性的學習,然后得出新的結論,打開思維,較終真正地理解學習的內容。” Jessica老師總結道。
她還分享了耀華老師們布置作業的一個訣竅:“分組分層次布置作業,針對不同的孩子,老師布置的作業也是不一樣的。
我們會鼓勵他們一步步挑戰更難的任務,不斷突破自己。這種激勵方式,孩子們很喜歡。”
“因為7年級的數學作業都要用英文完成,所以剛開學的時候,我們班有個學生覺得作業難不想寫,我就不斷地鼓勵他多嘗試去做作業,不會做也沒關系,適當給他布置一些難度比較低的作業。
慢慢地,我發現給他的作業他都能完成得又快又好,而且他做作業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于是我逐步增加了他的作業難度,他也很快就適應了。現在,他有時候作業做完后覺得不過癮,還會問我,老師,還有更難的嗎?”
其實,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有閃光點。老師鼓勵孩子探索和發現,讓每一個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學習和探究,這個閃光點就會被放大。
4尊重孩子的選擇,興趣和發展規律
從科學教室出來,只見一排小朋友井然有序地走進一間教室,我便跟著他們來到了幼兒園的教室。
耀華的幼兒園教室很大,分成了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擺放著不同的教具,種類豐富。
低齡的孩子們活潑好動,對教室的教具很感興趣,一邊開心地探索,一邊和老師互動,中國籍的Penny老師和另一位外國籍老師同時在關注他們。
雖然這些孩子們看起來都是在“玩”,但玩得可不簡單,是經過了老師們大量的研究和備課后,專門為孩子們設計出來的課程。
Penny老師給我講了一節火山課的由來:
“有一天我們觀察到,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會把墊子當做火山爆發的游戲去玩,吸引了很多小朋友。這個信號告訴我們,孩子可能對火山這個話題感興趣。
第二天,老師就會讓孩子們觀看火山爆發的視頻,讓他們了解火山爆發真正的樣子。我們還會做一些關于火山爆發的延伸活動,幫他們開闊思路。”
Penny老師說:“在耀華,這種培育方式叫游戲化教學,尊重孩子的選擇和興趣,也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
老師們每天都要細心觀察孩子們的一舉一動,反思他們對什么感興趣,然后來計劃更深一層的教學活動。
大半天的探訪很快就結束了,我自己也收獲頗多。下午又遇到一位來看孩子展演的家長,我問她為什么會送孩子來耀華?
她分享道:“看到上海的耀華辦的很成功,所以我就把孩子送來了。如果孩子去了國際學校,我會擔心孩子的中文不會太好,但在耀華,孩子的中英文水平都有提高,我也就放心了。”
耀華的確是一所“寶藏學校”,還在擇校的家長,值得來這里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