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重慶頂景職業培訓學校小編為大家介紹學習小兒推拿常用手法,運用各種手法刺激穴位,在操作方法上強調輕快柔和、平穩著實,注重補瀉手法和操作程序,時常按按還能強身健體,讓孩子健康成長.
學習小兒推拿常用手法
下面重慶頂景職業培訓學校小編為大家介紹學習小兒推拿常用手法,運用各種手法刺激穴位,在操作方法上強調輕快柔和、平穩著實,注重補瀉手法和操作程序,時常按按還能強身健體,讓孩子健康成長。
1、補脾經300次,摩腹(順、逆時針)3—5分鐘,摩腹時,小兒仰面平躺,家長四指并攏,用掌及四指在小兒腹部緩緩做順時針移動,推摩3分鐘左右,可以幫助消化,增進孩子的食欲。2、按揉足三里50—100次,足三里穴屬足陽明胃經,能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導滯通絡,可用于治療各種消化系統疾病。穴在膝蓋外側陷凹的外下方,治療時用拇指端作按揉法,稱“按揉足三里”。中醫自古就有“若要小兒安,三里常不干”的說法,所謂“不干”的狀態,就是每天艾灸足三里穴一次,古人認為這樣做相當于每天進補一只老母雞的效果。
3、捏脊3—5遍。捏脊療法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屬于傳統小兒推拿術的一種。捏脊療法的操作部位是脊柱和后背,讓孩子趴在床上,從胸椎至尾椎一條直線,以及脊柱兩旁1.5寸(大約3厘米)的膀胱經,家長兩手交替,邊拿捏邊向上推進,捏3至5遍,以皮膚微紅為度。通過捏脊刺激穴位,可以起到通經活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及調整臟腑的治療作用。捏脊療法可以治療消化不良、厭食、腹瀉、嘔吐、便秘、咳喘、夜啼、厭食、易感冒等小兒常見病,效果顯著。捏脊療法一般在空腹時進行,飯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時后再進行。體質較差的小兒每日次數不宜過多,每次時間也不宜太長,以3--5分鐘為宜。
此外醫生提醒,小兒推拿的操作程序,一般是先頭面,次上肢,然后是胸腹、腰背、下肢。上肢指掌腕臂部穴位,—般均只推左手。手法要求輕快柔和、平穩著實。操作中可沾以適量蔥姜汁或滑石粉等,起到保護小兒皮膚和加強治療作用。
以上就是【重慶頂景職業培訓學校】小編努力整理出的內容,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哦。更多小兒推拿培訓資訊信息請定期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