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覺失調的表現及自助訓練方法
發布時間:2021-06-30 10:04:10 已幫助:330人 來源:重慶康語教育
觸覺失調的表現及自助訓練方法
主要表現
1.不喜歡被觸碰、如拉手、擁抱、親明、摸臉、摸頭、搭肩等身體接觸,拒絕人多的地方及互動游戲
2.不喜歡洗臉、洗澡、劇牙、洗頭、理發、剪指甲、戴帽子圍中、光(穿鞋林)等
3.怕冷、怕熱、怕淋麗、吹風等
4.對衣物材質挑劇,某些材質的衣物無法接受,不愛更換新衣物,無法接受衣物的標簽等
5.偏食、挑食、咀嚼、易嘔吐、食欲差、語言發展慢:
6.入睡困難,無法接受換床,對新環境適應力差:緊張、焦慮
7.情緒不穩定、莫名哭,易分心,缺乏自信
8.怕生、膽怯、退縮、點親人、依賴感強、安全感差、過度自我保護;
9.有潔癖、逃避戶外活動,拒絕接觸泥、沙、水等
10.以負向行為(例如攻擊、咬人)或過度的情緒(例如哭泣、尖叫),回應輕微或不預期的觸碰
11.會有踮腳走路、動個不停、警醒度過高等。
干預訓練
對于觸覺敏感類型的兒童,我們需根據孩子對觸覺刺激的可接受程度提供感覺刺激。
起刺激強度一定從小到大,刺激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頻率是從低到高。
那家長從生活中如何給孩子做觸覺敏感的訓練,以下方法可以借鑒:
1.撫觸按摩:全身,從不敏感部分到敏感部分的過渡
2.觸覺刷:四肢:從上臂刷到手掌,臀部刷到腳底;背部:從背部刷到尾推;敏感:順著體毛:遲鈍:逆著體毛。
3.大籠球按摩:兒童平躺或俯趴,以適當力度按壓孩子四肢,輕壓孩子腹部及背部,餐后或餐前不建議給孩子做。
4.日常干預:握手、擁抱、撓癢、泡澡、吹風機吹風、淋浴、緊身衣。
5.日常活動:多爬行、翻滾,玩沙子、豆粒、黏土、手指畫、草地上玩要、玩泥沙、淋毛毛雨。
觸覺遲鈍
主要表現
1.未發現或感覺到弄臟臉部或身體,如臉上有飯粒、衣物濕了、流口水了等。
2.對于輕微的碰撞毫無反應,碰仿了沒有感覺。
3.未注意到溫度的變化,易感冒。
4.未察覺物品的冷熱,缺乏自我保護能力。
5.未察覺疼痛,用力抓撓、拍打自己并可能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伙伴。
6.未察覺不同材質及無法通過觸覺感知物品的不同屬性,如形狀、大小、厚薄等。
7.精細動作差,對操控小玩具或物品有困難,書寫困難。
8.對某些具有觸覺刺激的活動不敢興趣,如玩泥士、沙子、橡皮泥等。
9.生活自理差、警程度過低等。
干預訓練
1、沙土游戲:將淘洗干凈的細沙放進大盆,讓孩子在里面玩耍,要增加沙土與孩子的接觸面,沙土可用紙、樹葉、豆、米等代替,這種游戲更適合孩子在戶外進行,尤其公園沙坑或者海邊沙灘,讓孩子在沙土中建立自己理想中的世界。
2、冷熱水刺激:在安全的溫度范圍內,讓孩子感受不同溫度的水所帶來的刺激,主要用手感受,條件允許可以全身刺激,家長也可以做示范,并且觀察孩子的表現。
3、梳頭游戲:用梳子的尖端去刺激孩子的頭皮,并且順勢梳頭,這也可以讓孩子自己來,梳子不宜太尖,讓孩子自己梳頭孩子可以對孩子手部的精細動作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幫助。
4、抓癢游戲:讓孩子躺在床上,抓撓他的腋下、胸口,依照孩子的反應來控制力道,如果連一些常常接觸他人的部位也有強烈的反應,則需要加大此游戲強度。抓癢游戲不是把孩子抓撓舒服了,而是要讓孩子感受到刺激,強化這種感覺刺激的學習。
5、麻布刷身游戲:用麻布用中等力道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后背、手心、足部,可以邊唱歌或者講故事,保持輕松的氛圍,以免孩子過度緊張。也可以用毛巾、海綿、媽媽化妝用的軟刷子代替。
任何的訓練方式一定都是建立在定時定量,長期堅持的情況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家長們在家給孩子訓練時一定堅持每天至少15-20分鐘的輸出量,能連貫做盡量連貫做,相信堅持下去家長們一定會看到孩子的一個很大的改變。